张纪霞 江苏 常州
摘要: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给许多大学生带来幸福、享乐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留下了痛苦和心理危机,将会催生许多心理问题。本文着重从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透视和大学生存在的主要网络心理问题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讨,并提出重视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心理特点;教育对策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高校教育管理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09SJB710006)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随着网络的出现与发展,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幸福、享乐和希望,为他们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供了一个扎实的技术平台,正以其不可抵挡的影响力,将触角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全面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然而,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也给当代大学生们留下了痛苦、忧愁和危机,为他们的成长布下了一个温柔的心理陷阱。大学生因触网而引发的网络成瘾症、网络交往障碍、网络孤独、网络自我迷失、网络越轨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和广泛关注。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现状
网络心理是伴随着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与发展的,网络心理就是在虚拟的计算机网络时空里人的心理过程及其由此而形成的人的个性特征。通过有关调查统计,进入学校周边网吧的大学生占上网总人数的81%,热衷聊天室的占68%,选择玩游戏的占27%,其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53%,只有不到10%的学生网上搜索资料与上网学习。其中聊天与游戏,基本上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旋律。有些同学上网时便跃跃欲试,玩起游戏就浑然忘我,聊起天来则博爱天下,上起课来无精打采,但只要一摸键盘则立刻神采奕奕。一位患有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学生这样表达:我宁可把钱花在通宵达旦上网,也舍不得买一件象样的衣服,吃一顿可口的饭菜;宁可步行去500米以外的网吧,也舍不得花一元钱坐车。另外还有些同学反映说,由于长时间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与学习中,情绪就变得敏感和脆弱,在挫折面前变得烦躁、沮丧。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的表现
大学生上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学生上网之后到底做什么,他们的网络心理有哪些特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关心的问题。目前,当代大学生多数是80后与90后的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后对学校生活不适应,不能正确应对现实中的困难与挫折,因而借助网络来消遣、发泄而解脱困境。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青年中期,思想开放,好奇心强。当代大学生的年龄都在17、18岁至22、23岁,正值青年中期。这是一个狂风恶浪、疾风怒涛的人生过渡时期,也是大学生第二次诞生和真正实现,心理性断乳的人格再构时期。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高峰,风华正茂、思想开放、精力充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阶段,往往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富于想象。这正符合了大学生们每天过着单调、枯燥的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获得满足的需求,使之在网络的海洋里漫游,猎取着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极大地刺激和开拓着大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网络知识的欲望,吸取新鲜的精神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