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图——“到此一游”的社会环境动因
图片:意大利教堂里各国游客的“到此一游”与日本游客涂鸦事件
2008年,日本社会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到此一游”事件。日本一位高中棒球教练和分属几个不同大学的一群学生在游览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古迹圣母百花大教堂时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教堂的大理石墙壁上。过了没多久,一位日本游客来这里参观,看到这些涂鸦非常地愤慨。于是他把这些日本名字都给拍了下来,然后以匿名的方式将照片寄到了这些游客的学校。日本媒体迅速跟进报道了此事。有3名学生受到的处罚较轻,他们写了道歉信,被勒令停学两周,并接受了多次训导。另一位女大学生则被校长直接带着去了佛罗伦萨,在当地的市长办公厅向教堂负责人道歉。此事弄得教堂负责人半感动半疑惑,因为历史悠久的教堂一直被“到此一游”所困扰。日本游客是来道歉的第一人。而那位教练,直接辞职谢罪了。
有报道就指出,在日本社会,对公共空间的干净整洁非常重视,更不用说是历史文化遗产了。所以,全社会对这几个日本人“口诛笔伐”,认为丢了日本人的脸。其实,如果在日本国内,他们大概没有胆子在名胜古迹涂鸦的,为什么在意大利就敢呢?这是因为这个教堂有太多人在涂鸦了,那位新婚不久的棒球教练还被告知这么做能够带来幸福,所以在“别人做我也能做”的思想下,离开了规则的约束(这个规则不单是法律),仅靠靠个人觉悟来抵制不文明行为真的很难。而大部分人也不是蓄意去涂鸦寻求刺激,反而是“从众心理”在作祟。由此可见,要杜绝在古迹涂鸦这种不文明行为需要做的是社会环境的建设,而不能单纯地指望“个人觉悟”。
那么,我国的法律有问题吗?其实在《文物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乃至《刑法》中也都有相关的法条。主要还是在落实上。当然,不要说执法,就是教育上也存在问题。比如有记者就“到此一游”采访过法国青年,他们说从小就被父母老师带去参观博物馆,了解历史文物的价值,而到了大一些了,还从法律的层面理解了在文物上涂鸦的可能后果。遗憾的是,本次事件中,孩子的妈妈就说,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乱涂乱画是不对的。
总结:个人道德觉悟敌不过“环境”,人有法不责众的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