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息烽 李菲
摘要:作文是传递知识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学生用于表达思想、服务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时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扩大阅读量,勤动手,这样学生作文时自然就会妙笔生花了。
关键词:农村 小学生 作文教学
我是一名在边远学校任教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遇到过许多困难,作文教学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难点,而它却始终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作文是传递知识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学生用于表达思想、服务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由于部分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实践又少,写作文兴趣淡薄,以此为苦差事。学生写不好作文,怕写作文,老师难上好作文课,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我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在农村,受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村里大多没有可供人们娱乐的公共场所,生活相对单一,学生相对见识较少。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的时间也只能在孩子们的嬉闹中度过,这样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写作文时,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材料,无从下笔、感觉无物可写,心中无情可抒。
第二,农村学生的课外读物极少,农村大部分孩子由于经济家庭各方面的原因,没有时间和金钱来阅读和购买课外书籍。师生们整天都围绕着这几篇课文,忙得不亦乐乎。从抄写生字到抄写词语,又从抄写课文到抄写词语解释,学生整天被机械重复的作业所困,又哪有时间去读课外书?生活的单一,加上某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试想,学生胸无点墨,何来妙笔生花呢?
第三,教师的教学方式、指导方式单一,缺少规范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的写作热情、自信不足。总想翻阅范文,希望以范文来开阔视野,模仿写作。教师的评价过低更是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信。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没了,写作文的兴趣也没了。
第四,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高,除了客观因素四外,语文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师生对作文训练的重视不够,把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和阅读方面,而把作文训练看作是辅助部分,教学重视度不够。
因此,这就使学生作文缺乏激情、缺乏主动性、缺乏兴趣、缺乏真情实感,这是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不健康心态的主要表现。综合自身学到有关作文教学的知识,及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
大语文教育是一种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学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要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作为农村边远山区学校,要积极利用学校本身的有利条件,努力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如校园内的兴趣小组、竞赛活动,或是参观、访问、郊游等校外生活,或是情趣盎然的家庭生活,都是小学生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都能按自己的个性独立进行思考和行动。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各种情境中,尝试表达的乐趣,使他们由衷地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从而争先恐后地用自己的童心去感受生活,用特有的童言去描绘生活,展示自我独特的个性,写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童趣。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教师要因势利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投身于大自然,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可以让他们在大自然中体验生活,布置一些紧扣“农”字的题目,拓宽习作思路,多写观察日记。学生经常要喂养、饲养小动物,还经常要种花种草,种菜种果。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写观察日记,把他们与小动物间的点点滴滴记下来,把种植花果的感受、变化写下来,使他们触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入作文教学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村孩子生活在广阔的自然之中,思维不受限制,常常自主开发,创造出许多新玩具。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把平时的发现、发明、小制作写下来,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乐中写。在观察中因为每个学生总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之间的成百上千联系的,所以各人的思想不会雷同,写出的文章亦能体现出丰富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