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水城 肖玉品
《数学课程标准》把学习内容分为四个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其中之一,在各种版本的新教材中,都安排了某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这是本次教改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实践与综合应用”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其目的是提供给学生一块自由活动的天地,让他们在其中自由驰骋,去体验生活情景中的数学,去感受生活中数学的意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地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自主地选择处理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程序,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学习内容
“实践与综合应用”有自己固定的逻辑系统和预选“知识点”,它的内容是开放的,不完全受数学教材的限制,它可以整合其它学科的知识,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现象,研究生活中的问题等等。因此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应从生活事例中提炼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如在一年级可以开展以下实践活动:班级里的数学、图形在生活中的妙用、珍惜时间……从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
二、应重视学生的探索过程
在现实教学中,不能简单地把“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简化为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实践应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做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1、自主探索。老师应充分发挥尊重学生自主性,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独立参与,主动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2、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充分让学生自主独立活动。老师先讲清楚操作步骤、方法,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合作交流。合作交流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认识的发展,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实践活动通常采用的是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
三、力求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主要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尝试解决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开放度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程特点,不断拓展活动形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可以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数学小调查。数学小调查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调查专题,主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并作出决策的学习活动,
2、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认识和解决某一数学问题为目的,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的学习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具体包括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和实验研究,如调查研究一周内家庭的用水量,研究用水费用的计算方法,组织学生探讨节约用水的策略。
3、数学小游戏。数学活动可以用数学小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抽象的数量观念、空间观念与儿童具体形象的思维活动之间需要有适宜的中介桥梁,游戏活动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新课程数学教材中包含了大量游戏的成分,如让学生两人一组拿铅笔,每次轮流拿1枝或2枝,拿到最后1枝铅笔的获胜。通过游戏,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得以充分发挥,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评价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评价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以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好对活动的评价,主要包括:
1、主体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性评价。
2、过程的评价。在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是否乐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是否用不同的方法操作和探究。
3、激励的评价。要用发展的观点去评价学生,对实践过程中的任何一点进步都应予以肯定。
4、多样的评价。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来进行。
5、定性为主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低年级的学生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对中高年级的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过程充满着操作、尝试、探究、研究和争论,是每个学生亲自参与的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进行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要尽量为不同学生提供展现他们创造的舞台,同时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也是展示教师创造的舞台,为教师施展自己的才能、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是自己结合教学实际,对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运用”如何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