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贵州省赫章县古基乡发倮小学 吉学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数学老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积极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营造开放性环境培养主动性和积极性
开放型教学环境由课堂空间、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和课堂社会气氛等因素构成。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新思想的教学,它强调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合理的开放性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乐于自主学习。
二、培养科学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避免一味地灌输,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思考、运用的能力,简单地说,可以从 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是学会主动预习。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
在老师的指引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得挺熟 ,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
二是及时总结规律。解答数学问题总的来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主要总结解题的规律,在解答每道练习题后,注重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有规律地思考问题,如:本题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图形?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哪里?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上、思路上有什么异同?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哪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随着思考问题的规律逐步得到锻炼。
三、拓宽解题思路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开展教学活动,老师应经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在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拓宽思路,注重一题多解,在学生思维形式上形成多向思维的意识,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启发学生多思,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变换解题方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善于质疑问题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正所谓“学启于思,思缘于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学习中让时刻保持发现问题积极性,时刻保持好奇心,用积极性和好奇心推动学生对问题的发现,从而解决新的问题,从中获得思考和学习的乐趣,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收到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的效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觉得思考问题是有趣的,始终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思维的敏捷性,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就能主动去学,善于去学,乐于去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