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 吴伊文
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门,是学校书刊情报资料的信息中心,是多学科综合性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对丰富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着特殊的作用。我校图书馆虽然规模小,但发展速度快,发展趋势良好,注重引导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书籍,拓宽阅读领域,助推学生学力的成长 ,使阅读与学生当下的时代结合起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积极摸索,我们尝到了甜头,看到了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独特影响力的前景,增强了我们工作的信心和积极性。
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的一个特殊机构,它根据中学教育的总目标,根据学校教学和教育研究的需要,搜集、整理和提供各种书刊资料,为教学服务,为教育科研服务,为学校广大师生服务。如今,中学“课改”方案,强调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要求,学校图书馆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仅是教师科研从教的给养基地,也要充当助推学生学力成长的主课堂。
一、 百科全书式的信息库对师生同等重要。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智力成长的引路人,必然要广泛阅读,广博涉猎。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除了要有高深的学识,还必须具备精湛的传授技艺,让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这样一个实例,我校一位教师以传统的方法讲解一道数难学题,过程冗长繁杂,讲了好几遍,大多数学生依然目瞪口呆,该教师只好将这道题放一放。一天他走进图书馆,翻开一本“难题巧解”刊物,偶然发现该题的多种解法,突然兴奋的喊道:“唉呀,我咋就没想到这种方法呢?”该教师兴冲冲拿着刊物向教室走去,重新有趣地讲解了这道数学难题,看到学生听后的喜悦表情,老师感到欣慰,此后该教师成了图书馆的热心读者。一个人的思维总会有局限,需要多角度多侧面接受开导和启发,需要借鉴。面对多变灵活的素质教育,图书馆的教育、教学、教研、自学等多方面的职能在不断扩展。任务光荣而艰巨,需要我们加倍努力。
二、图书馆是学生阅读自学的平台。很多教师担心,如今的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连课本都未掌握,习题集没做完,哪有功夫课外阅读,有的发现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动辄没收,甚至撕毁。这纯属无奈之举。须知,单纯的课堂学习和训练,未必能全面拓展学生的思维。广泛的阅读,为学生构建起一个相应的知识背景,开窍的机率便在其中,厚积薄发,这是读书人认同的常理。课外阅读的好处,似乎已老生常谈,但还是有必要老调重弹,絮列几点:
第一,课外阅读能细化、补充课内阅读,巩固课内阅读的成果。对任何一项课程内容的理解,一般都不是一次完成,要反复多次,才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而反复多次、多角度学习、多视角思考感受,课外阅读能创设适合自己的途径。例如,通过对《名作欣赏》《满分阅读》《赏析佳作》等的研读,在比较中借鉴,促成悟性,常常会突破课内埋头苦读苦练的苑囿,同学中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第二,扩大阅读领域,培养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领域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课内阅读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需求。如果学生阅读范围只限于课内,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就难以适应各种各样的阅读环境的需要。课外阅读之所以重要,还因为教材相对稳定、滞后,可变性小,最新的人文与科技方面的资料,不可能随时随意纳入课本,而课外阅读却能弥补课内阅读的不及时性。如今的考题常涉及时代性、热点性,与文化科技最新成就相联系的即时性,这是对学生学习上的迁移、应用方面的积极导向。因此,学生多读课外书,不仅不要制止,而且应得到教师的具体指导和鼓励。其实,以课堂为主,课内外结合,是长期以来,教法、学法都一致认同了的规律。
第三,锻炼思维,发展智力。中学生的智力发展主要是通过阅读、写作和计算三种基本训练的不断反复、提升得以实现。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内阅读的延续、引申和发展,虽然它在基础教育阶段,相对于课堂教学,处于“为辅”的层面,但当学生的课外知识信息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企图去筛选、整合、应用这些信息的时候,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推理判断,分析综合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进而,发散思维、正向逆向思维、求异思维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会大大激增,这正是高中新课改为我们制定的一项重要目标。
第四,陶冶情操,培育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中小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变化大,观念、性格、情感不稳定。这就要求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读物来适应他们的需求。青年人大都认同这样的理念: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传能自立标杆。博大精深的书山文海,培育过一代又一代的名流精英,我们要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公民,这必然也是一条重要渠道。为此,我们组织并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激发、提高同学们的读书热情,图书馆还在世界读书日向获得优秀读书笔记奖、读书心得体会奖的同学颁奖;在阅读大量积极、健康、向上读物的同时,结合学雷锋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交通“协管”、儿童福利院助残献爱心,到烈士墓祭悼先烈等方式,让同学们经受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染,让同学们逐步养成高尚的品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