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金 贵州省镇宁自治县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会长
《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曰:“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遯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兒,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这是史书的记载。
然而,在安顺市镇宁、紫云、西秀区三县(区)交界处,在这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方圆约600平方公里的深山里,以镇宁县革利乡为中心,居住一支神秘的苗族,自称蒙正(遗留之意)。有独特的头饰、服饰。分布在11个乡(镇),68个村,162个自然寨,人口约25000余人。至今老百姓家里都还供奉着夜郎竹王的偶像,千百年来,他们笃信夜郎竹王就是自己的祖先。
蒙正苗族不信神,敬奉祖宗竹王,说夜郎竹王是他们的老祖宗;竹王成了维系着一个家庭的人身依附。生需要得到竹王的保护,死去为得到祖宗竹王的承认;因此,男性成人都要举行仪式供竹王,死时用供的竹片陪葬,有了竹片为证,到阴间祖宗才承认。如江龙镇子朝的朱天文,1956年应征入伍在云南当兵,1978年转业到云南省徵江县检察院工作(已退休),2003年12月回老家江龙镇子朝举行供夜郎竹王仪式,现夜郎竹王的偶像还供在朱天文的家乡子朝寨的房子楼上,到他百年归天时,要送供的竹片到云南去陪葬。妇女用两块竹片髻在头顶上,以示对竹王至高无尚的崇拜。
在蒙正苗族中,一个人从生到死,从民俗事象中看“竹王崇拜”最重要的表现有五个环节。
一、用一头母猪——安竹王位
供“竹王”是蒙正男性成年人一生中的大事。一般在成家后,首先要用一头母猪来先祭给竹王,然后才能举行供竹王仪式。杀头母猪祭给竹王的时间是二、三月间(花开时节);束供“竹王”的时间是在冬、腊月举行。安竹王位全由祭司主持,祭司有专用的一对竹挂。其程序是:
祭床:祭床由祭祀师来做,用四根木棒,做成三尺长,三尺高,一尺五寸宽的两层祭床。上层用13条竹片,13块杉树皮铺上,在杉树皮上摆一块蜡布,用竹片做13把弓箭摆在竹床上。下层用三条竹片,三块杉树皮铺上,在杉树皮上摆上三个土碗。祭床做好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母猪的四只脚捆起,抬到堂屋里,用根木杠子压着。祭祀师坐在堂屋中间面对祭床,女婿身着衣裙坐在祭祀师的右侧,佯为一对夫妻。祭祀师边念祭词边问,女婿边撕麻边回答,
祭词:其祭词是:“今天是竹王的好日子,某某家备办得一头母猪来祭给竹王,是为祖宗清根。竹王是从哪里来?他们又到哪里去?啊! 竹王是从天上来的,来到房上,来到楼上,来到蜡布上,来到木鼓里头,快倒茶!老祖公来了,有香烧香,无香就杀母猪当……。
上粮给竹王:在当初,有金米银米吃也吃不完的时候你不来,今天吃完了你才来,今天供祭给你,一碗、两碗, 十升 、一斗、十斗、一石……。
用母猪肉祭供竹王:祭祀师把祭词念完后,把母猪杀死,煮熟后,把母猪肉摆在竹床上祭供竹王,通过祭供竹王后拿分给
主人家、祭祀师、女婿。主人家得一前脚左腿,祭祀师得一前脚右腿带脚(因祭司要走路),女婿得猪尾三叉骨及尾巴,用三只筷子穿祭供的三串肉(肉、心、肝、肺、肠、腰子各一小块),主人家、祭祀师、女婿各得一串。
蒙正苗族供奉的竹王偶像
封口舌:封口舌用三个猪蹄叉摆在个筛里成三角形放在堂屋里中地下,祭司手中提三根竹签、三根茅草纠,口中念念有词:“比苦来帮忙,有人乱说主家,叫他的嘴烂,有人要来扰乱,叫他的脚断;三根竹签、三根茅草纠封他的嘴,穿他的喉,叫他说不出话,亨不出声。”念完,祭司用手中提的三根竹签、三根茅草纠在摆猪蹄叉竹筛上扫三转“封口舌”完。
最后,由女婿抬祭床走在前面,在场一人抬摆猪蹄叉的竹个筛走在后面,三个寨老跟在后面。祭床丢在三叉路口,三个寨老在三叉路口拿竹筛里的猪蹄叉各吃一个,吃完提起竹筛返回。
安竹王位仪式到此结束。
二、用刺竹来束成——竹王偶像
蒙正苗族供“竹王”是由家族中自己来办理,不用祭祀师。举行供竹王的整个过程,其程序是:
打粑粑来祭供竹王:用30斤糯米蒸熟后分三槽打,第一槽打好后放在簸箕里,先掏第一个大的为竹王的放在一边,其他的掏下捏成小粑粑待冷后装做一袋;第二槽打好后掏下捏成小粑粑待冷后装做一袋;第三槽打好后掏下捏成小粑粑待冷后装做一袋放好待第二天用于摆祭竹王。
举行掩口舌活动: 为保证第二天祭供竹王活动的安全顺利。晚饭后首先用一只大公鸡来掩口舌。其做法是:坐堂屋中烧一笼火,家族中都围坐火边,一人一只手提竹卦,一只手提一只大公鸡,一人手用里着5棵竹签,边掏暴格骚叶子穿在竹签上,掏下几皮暴格骚丢在火里烧炸,口中念念有词:……。意在保第二天祭供竹王活动的安全顺利。
请竹王到家来首坐:把封口舌和扫屋程序做完后,正式请竹王来堂屋里首坐,由家族中一人手提竹卦,首先念道:“竹王老祖公。今天是你的好日子,请你到家里来首坐,我先祭一道酒、肉给你吃,今晚和子孙们欢乐一夜,明天再用羊、猪祭给你。”祭毕就起鼓起笙,起鼓起笙后两人吹芦笙,一人击鼓,两人吹芦笙调芦笙后,一人唱古歌:……。
用粑粑、酒、猪、羊祭竹王:第二天在堂屋里举行祭供竹王仪式。堂屋神龛下面摆放一块竹席,首先在竹席上用耙粑摆祭给祖宗,摆成5排,每排11个,共55个。在每个粑粑上面放上一块小竹片,粑粑前面摆放一对竹卦。第一个大的为竹王的,其它的为家族中死去五代各祖宗的,逐一请到各祖宗来就位,用粑粑摆祭三次后;接着给竹王祭酒,同时也耍请家族中死去五代各祖宗都来陪竹王喝酒;祭酒后先用一头猪祭给竹王,然后再用一只羊祭给竹王。祭词:……。
束竹王偶像:“竹王”偶像是用刺竹来做。砍竹时很讲究。砍竹由家族中一个有经验的人去砍,进了竹林,要找长成一排对齐的砍(三棵、五棵、七棵)。用一棵(三节)长一尺五寸的刺竹作母竹,竹挂一对,5块大竹片,50块小竹片合在一起,用姑妈家送来的半斤园麻将母竹、竹挂、竹片捆在母竹上端,麻尖留1尺长作为“竹王”的胡须做成竹王偶像。“竹王”偶像束好后,就请去供在堂屋楼上平时不能动着;如翻盖房屋及新建,首先要用一只仔鸡祭给竹王并通说清楚,然后才把竹王的偶像揭下来放在一个干净的竹簸里。房屋修建建完毕,立即将竹王偶像请回原位。
束竹王偶像祝词:……
为竹王举行欢庆活动:竹王偶像束好后立在一个竹簸里,请竹王老祖公坐堂屋神龛中间看子孙们表演摔跤舞。此时家族中在堂屋里举行摔跤舞表演活动,摔跤舞3人组成,一男人吹着芦笙走在前面,一人跟在后面边走边舞,一男伴女装身挎一竹兜,竹兜里装着稻草,两只手端着一竹筛跟在后面,边走边舞,用竹筛去处着前面男人的屁股。边走边舞,用竹筛去处前面男人的屁股三次后,走在前面的这个男人调转回来,女的把竹筛放下,两个抱起就摔起跤来,摔跤舞要摔三次,其中:女的要倒两次,男的只能倒一次。如扮女的劲大摔不倒,站在旁边的都要帮忙男的,伸手去拉女的脚,站在旁边的男女老少哄堂大笑。
请竹王偶像供在楼上:举行摔跤舞活动结束后,就请竹王偶像去供在堂屋楼上,竹王偶像在竹筛里,一人两手端着竹筛往楼上走,边走边问?一人在楼下回答:供竹王偶像对话:端着竹筛的人问:“这里是竹王老祖先的坐处,是不是?”答:“不是,那里是子孙们玩耍的地方。”问:“这里是竹王老祖先的坐处,是不是?”答:“不是,那里是鸽子在的。”问:“这里是竹王老祖先的坐处,是不是?”答:“是,那里是竹王老祖先的坐处、在处。”抬竹筛的人把竹王偶像插在堂屋楼上,插放好后面对竹王偶像念念有词说:“竹王祖先,今后五黄六月,吃麦吃荞,怕子孙们不懂事,大意动着你的胡子,你老祖先不要多心,不要生气;二、三月间,如发生不测,抡救不得竹王祖先头发胡子,你老祖先不要多心,不要生气。”
竹王在楼上洒下银子来:请竹王偶像去供在堂屋楼上供好后,把头天打好的糯米粑粑拿到楼上去,一人在楼上边念边把粑粑一把一把的撒下来,说是竹王老祖公撒银子下来了,在堂屋里的大人小孩都争着抢粑粑,谁抢得多表示财运好。粑粑要双不要单,参加的人抢的粑粑最后自己数,如是单的自报后由撒粑粑的人给补为双数以示吉利。
撒粑粑后祭供竹王仪式宣告结束。
三、亡人在盖棺前用供奉竹王的竹片——陪葬
蒙正苗族老年人“寿终正寝”的葬礼隆重,装殓尸普遍用棺木,实行土葬埋坟堆,抬尸上山路上不丢“买路钱”。其竹王崇拜的表现是:
“破竹卦胆:”死者不论男女,把尸停好后,拿事先准备好的刺竹来做竹卦,竹卦做好后用刀由竹卦中间向准“竹胆”一划两破,破竹胆后说明死者已离开了人世间,这对竹卦就是代表死者。死者的整个丧葬程序都要用这对竹卦来做。
用竹筛把供的竹祖偶像取下:男性成人在世时供有竹王偶像的,人死停尸结束后,家族中端一把竹筛到楼上,面对供竹王偶像念念有词:………。念完把供的竹祖偶像取下来放在竹筛里端下楼来摆在棺木中间下面,供来的客人祭奠。
男性揣竹证在胸间回归祖宗:男性成人死后,在盖棺前,从供奉的“竹王偶像”里要取出两块竹片,家族中一老人手提着竹片面对死者说:“亡人,要把你胸间的竹片揣好,到祖宗那里去报到,祖宗问你,你要把竹片拿出来给祖宗看,有了竹片作证据,祖宗才承认你。”念完把竹片放在死者胸间,然后盖棺。
四、亡人回归祖宗——进“竹王宫”
做竹王宫:在出丧的头天,家族中的主要任务是到上去找一稍平的场地做“竹王宫”, “竹王宫”主把用一棵杉树,框架用竹做,外面用草盖形象一把伞,为三层,每层为四方,共有28块木牌。其中:第一层为12块,每面插上3块;第二层为8块,每面插2块;第三层为4块,每面插1块。“竹王宫”前面用一棵竹子弯为弓型,意为大门;用4棵竹子插在“竹王宫”外面东、南、西、北四方,表示竹王城。共有9只木鸟守护其中:竹王宫第一层四只檐角各有一只守护;竹王城东、南、西、北四方每棵竹子上各有一只鸟守护;在做吃的地方插一棵竹子,竹子上有一只鸟,叫守护锅灶。
坐竹马:盖棺后,要由祭祀师来给死者开路,指引死者回归故土,砍4棵小竹,量与棺木长,架邪捆起叫“竹马,”众人把棺抬起把竹马放在棺木底下,意为给死者坐上竹马后,在回归故土的路上一是走得快;二是祖先看见坐竹马容易识别。
用猪祭竹王偶像:在出丧前家族中一人用竹筛端着竹王偶像走在前面,一人提着猪笼,里面装着一头小猪走在后面,走到寨边选一平地停下来,面对竹王偶像念道:“………”,念完就当场把这头猪杀来祭给竹王,用猪血淋在“竹王偶像”和竹筛上一起烧掉。
抬棺绕竹王宫三转:抬棺进竹王城后,由芦笙开路,抬棺、牵牛、拉猪、抱鸡等跟在后面绕竹王宫三转,才把棺停放在竹王宫门前面,以示死者己回归到宗庙。然后再举行各种仪式。
倒竹王宫:家族中祭祀程序做完后,把棺木盖好,抬灵柩出“竹王宫”。灵柩抬出“竹王宫”后,倒“竹王宫”由大女婿来完成。此时,家族中的媳妇都准备好火把在“竹王宫”两边等着,待大婿去“倒竹王宫”时,媳妇们就放火去烧“竹王宫”,让火烧着大女婿取笑。
五、亡人的灵魂——竹人
接竹卦:死者安葬后,当天晚上家族中安排两个胆大的人,稍稍的到死者坟边去把“竹卦”拿回家放在堂屋里,叫接死者的“魂魄”。意为接死者来与家人、亲戚再坐一夜。
给“竹人”做灵:安葬死者的第二天早晨,家族中用竹条做成一个人的框架,意为死者(死者是男的穿男衣,是女的穿女衣),把由坟上接回来的“竹卦、”“竹人”(均代表死者)放在竹簸里抬到寨边三岔路“做灵魂。”做灵魂仪式完后用一只小鸡在“竹人”头上绕三下把鸡摔丢在山上,叫“放生。”意为人鬼分开。
送“竹人”灵魂回归祖宗:放生完后,一人抬着“竹人”回家,此时家里已门关。一人佯为死者叫开门,屋里的人问是谁?死者自报名字,屋里回答不让死者回来了。此时死者在门外说明回家的目的:是给家人送金银财宝、儿女、牲畜等来。对完四句后屋里的人才开门,抬死者影身“竹人”坐在堂屋中间。家族中又用一只小猪祭给死者,祭祀完后一人抬着“竹人”走出大门,哭丧的跟在后面,送死者的灵魂(竹卦、竹人)送到三岔路烧掉,死者的丧葬仪式告结束。
资料连接:
蒙正苗族的竹王崇拜,2007年已列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6年贵州大学 历史系 教授 田玉隆 先生说:“通过三次调查,我敢肯定蒙正苗族是夜郎国王室后裔。”
贵州省史学会会长、研究员 熊宗仁先生在2008年《开发黔中历史文化拓展安顺旅游内涵》一文中说:“镇宁蒙正苗寨完整保存下来而又是当今绝无仅有的“竹崇拜”。
2009年3月17日在贵阳举行《镇宁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工作汇报暨专家座谈会》上,贵州省历史学研究权威专家史继忠先生说:“蒙正苗族的竹王崇拜,就是传承了史书上记载关于竹王传说的‘活态’文化。夜郎国虽然已经消失了两千多年,但它的‘活态’文化还在民间。”
附图片:
妇女两块竹片戴在头顶上
回归祖宗进竹王宫
祭司做竹床.安竹王位
亡人的灵魂.竹人
用竹片.陪葬
←蒙正苗族民俗事象中的“竹王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