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德彪 贵州平塘
数学是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又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学科,在当前经济发展社会里,我们又该如何去教育农村孩子学好数学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思维进入学习数学的状态,再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能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的学科,曾有人说过:宇宙万物都离不开数学的运算。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去教育学生?在农村教育条件各方面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大部分中学生基础较差,有的甚至连小学基础性数学运算都不会。我们在课堂上要让他们多做基础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老师多给学生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在课堂上会认真听讲,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也会更积极。这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课堂的方法,会使他们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
二、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
去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某中学看望师生并听了课,总理指出,当前我国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
作为一名农村数学教师,我们又该如何去培养孩子成为国家的优秀人才呢?
①在进入新课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导入法,列举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听到的一些事例引入新课,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新树立学生的信心,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机会激发差生的学习热情,循序渐进地考试,首先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及格,以后再渐渐加大难度,使差生在多次都能尝到成功的甜头,有意让差生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给予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在课外时,老师多例举一些我们身边成绩优秀人物的事迹,从心灵上去感化他们。
②加强“三基”教学,从而提高能力
在对差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要对他们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努力发展思维能力,因为差生对数学概念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没有概念、推理的实质性,有些甚至混淆不清,不顾已知条件乱套用公式,这时,我们在讲清概念的同时,还要阐明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还给予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③改革我们的教学教法,提高成绩
差等生抽象思维能力差,观察能力不好,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就会导致差生似懂非懂,我们应举实例,围绕这个概念讲解清楚,讲解时,要常用“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在适当时给差生点拨。总之,指导思想都离不开启发式教学。
④发展差生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虽然差生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好,也要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差生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考虑到差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是运算能力,联想能力和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时差生在做题时,思路正确,但却运算缓慢,找不到运算技巧,以至于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差生定理、公式、推理、法则的教学。在讲解例题时,特别要阐明它的算理、算法、板书做到规范、整洁,也要求学生做到合理有序的练习。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法
中学教学阶段应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长期以来对于如何挖掘差生的积极因素、如何激发差生的学习动机,一直是难以解决而又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得肯定差生有学习动机,他们对学习也有渴求与需要,只是没有遇到机会让他们闪光发热。大多数差生在主观上并不愿意落后,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一段时间内落后了,如果老师、同学这时不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他们就会跟不上前进的步伐。如果没有人信任他们、理解他们,那么他们的学习动机也会渐渐淡漠甚至消失。
①创造条件使差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感
心理家研究表明: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动力,就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功感,则可产生巨大的内动力。
从一个简单的对比试验可知:相同内容的数学练习课,在同年级两个班中用不同的方法组织练习,效果截然不同。
在(1)班用一次性把数学练习课全部给出,让学生一口气做下去,尽管题目有易有难,但大多数差生看到那么多题目,从心理上产生了畏惧情绪,甚至根本没有信心做下去。同学们有不做的,有抄袭的,这样一节练习课对他们来说几乎是无收获的。
在(2)班,教师把练习题分作五个层次,逐步加大难度依次出现,其中第一层次的题是所有学生都有把握获得成功的,将学生分为四组,指定每组差生先在下面做好了再上讲台上来讲解,由于题目比较简单,一般差生都能讲解出来。这时,教师对他们逐一表扬。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自豪感,满足感,成功感。然后再激发差生做第二层次题目。这对差生再次产生获取成功的感受,他们就会愉快地、自觉地独立完成下去,尽管难度逐步加大,由于教师调动了差生的积极性,他们是愿意做下去的。
②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差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有着强有力的刺激作用,它将唤醒并迫使大脑加强工作,抓住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的引导。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差生也毫不例外,甚至更为突出,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依据差生这种心理,在教学中采用“挑战”的方法常常能激发差生的求知欲。
③紧扣学生期待心理,在数学活动评价中使差生获得满足感
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给予及时的评价,是激发差生学习动机成果的重要方式。这对差生尤为重要。
在讲评中,学生都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得到好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差生的评价要抓住每一点进步, 使他们感到教师的信任,同学们的鼓励,从心理上获得满足。
如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计算:
让学生思考片刻后,叫一名差生在黑板上写出来。该生解题如下:
解:原式
这题解法显然不完全正确,但老师没有立即给予批评纠正。首先肯定该生解题思路的正确成分,方法正确,有很大进步,这时,老师问问大家:“你们做得结果和他一样的举手。”(当然有不少同学也会这样做)教师接着问:“这道题的结果完全正确吗?对于
要满足什么条件?题目告诉我们了吗?再请某同学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呢?经过教师的点拨,该生悟出道理,结果又重新做出如下结果:
做好后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给予鼓励。该差生不但得到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满足,而且感到集体的温暖。反之如果老师一开始就指责错误,忽略解题正确的部分,那么该差生就会感到失望,气馁甚至对学习数学产生畏惧,厌恶心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差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利用激励机制,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增强差生的意志力等。总之,为了培养差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思维去发展知识和掌握知识技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这就是做一位优秀成功的数学教师的取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