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宁 贵州普安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双边活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现代的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还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这让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是现代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今天一线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本人就我几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重点从教师角度和大家交流数学教学效率提高问题。
一.教师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让课堂灵活多样,注重动手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巧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在课堂上教师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让学生愉快中接收新知识。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中掌握数学知识。
3、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与合作中学习
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1、提高数学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否愿意学?想学?在于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并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每节课的开始要精心设计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或故事,意在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思索、领悟、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自主地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2、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以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二、 教师要有系统的教学法
1. 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之教材,再完善之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传统之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之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之崭新体系。
2、明确数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之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之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之提高。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之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之达标要求。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3、科学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包括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而学生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之学习方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之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之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之关系。
4、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之主要措施。
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之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之多样化。今天,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教学媒体(如课本、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
5、构建高效益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课改前,我国是填充教学,一节课就是老师在讲,它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教学要求。在美国的中小学校,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国内也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之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说明这样的教学模式也符合我国教育。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高效化课堂结构才是今天新课改的要求。
三、教师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的理解记忆
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这就学生对许多数学知识、概念等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有些更要让学生记住它。理解是一种有效之最基本之记忆方法,丰富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之,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对概念、性质、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例如:学生理解了推导之过程和关系,就容易记住各种图形之面积公式了。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教学科研的永恒主题,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即使有好的综合素质,各教师还要把自己的教学方法等融合进每堂课程中、融进全班每个学生。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非一日之功,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去体念和享受课程教学带来的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