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毕路何以成为“死亡之路”
2001 年10月16日 , 贵毕高等级公路正式开通,作为黔西北连接省会贵阳的重要通道,作为 贵州省 西南出海的主要辅助通道,贵毕路的开通令黔西北人民平添了几多骄傲。
然而在人们享受到贵毕路带来便利的同时,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死亡人数的急剧上升又让人不寒而栗。下半沟大桥、高家岩隧道、沙子坡匝道等等地名为人们所熟知,因为这些事故高发路段夺去人们宝贵的生命,“死亡路段”、“魔鬼隧道”,不同的令人恐惧的称谓毁了贵毕路的“正面形象”。
到底是什么原因令上百人在这几年的时间血溅贵毕路呢?
我省属于喀斯特地貌地区,崇山峻岭、地形复杂、道路崎岖是贵州汽车公路的主要特点,使得在境内行车难,但是省交通部门的一些人为的腐败原因,使得境内的一些道路成为汽车道路的“百幕大”,成为汽车司机的死亡之路,魔鬼隧道。最典型的就是贵毕“高速”公路,总长214公里。当时的省交通厅厅长卢万里,以及直属的道路、桥梁设计院等主要负责人大肆贪污、受贿(省交通厅原厅长卢万里在贵州公路建设中疯狂敛财,6年间贪污受贿6000多万元,交通系统10余名高官相继落马,涉案违纪违法金额上亿元,创下贵州经济案之最。这只是官方数据)使道路的设计、工程大大缩水,把一条高速公路修成一条不伦不类的二级路,后来,交通厅厅长陆万里等一批高官已被枪决,但是这条道路由于存在严重的缺陷,在通车后的第一个月内,就发生多起车祸,致使多人死亡。后来尽管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这条路仍然在吞食着一个个生命,是我省车祸发生率和死亡人数最高的道路。在省官方网站上有这样的数据,贵毕假高速发生的车祸要占其它道路总交通事故的30%以上。
贵毕路给司机的感觉是进入了一个两侧全面封闭的高等级公路。然而,公路只有两车道,而且公路的两条车道之间用虚线隔离,“超车道”上却不时迎面驶来一辆辆快速的汽车!贵毕路上这样的情况曾让很多外地驾驶员手忙脚乱,由此引发的事故每年高达两百多起,是名副其实的“死亡路段”。
贵毕高速公路,实际上是一条高等级公路的二级全封闭式汽车专用公路,属于混合交通,说它是高速公路,是道路定位不准确,会误导驾驶人。每次重大车祸,就其车祸的原因,当地一些媒体的报道总是把原因归于驾驶员安全意识十分淡薄,车辆超载、超速和疲劳驾驶等。然而,针对贵毕路事故高发的现状,贵毕路弯道多且冲突点多,视线极差,坡度不合理,作为全封闭的二级公路,事实上满足不了高速行车的要求,而“贵毕高速公路”这样的称谓很容易误导驾驶员。贵毕路70%是过境车辆,很容易被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