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的教育说炎黄子孙、五十六个民族,事实上中国的民族远远大于五十六个,革家、图瓦、摩梭等很少少数民族由于人数较少,都没有作为独立民族来定义。而由于几千年民族融合,这些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他们渐渐受到周边民族的文化影响,又保留了自己民族独有的文化内涵。
革家就是这样一个民族。革的写法应该是“亻革”,读音 gě,字库中没有这个字。革家人自称“哥摩”,是上古传说中的射日英雄羿的后代,不属于任何民族。在民族划分中,我们把他们作为苗族的一支。事实上,他们没有文字,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习俗。
村口牌楼上的壁画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民族。
没有任何的游客,土布店铺没有开张。没能看到区别于苗族、侗族的革家演出。只看到了依山而建的美丽村落。
如果有去过的朋友,能发几张照片来看看,先表示感谢。
麻塘革家寨,在凯里去龙场的路上。在凯里洗马河汽车站的旁边可以坐一路或者八路巴士到金玉商场(二商场)下车,商场边有去龙场的小巴,告诉司机到革家寨下车就可以了。车票5元。值得注意的是,金玉商场前的街上,有一个小型的斗鸡交易市场。看看斗鸡,也不错。
麻塘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革家村寨,寨中村民平时务农,闲时做蜡染、绣花衣。家是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散居在凯里西北的鱼洞、龙场各乡,人口仅2万多。
他们的民居,和苗族、侗族类似,都是木制干栏式建筑。
革家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语言,服饰更为独特,家女孩的盛装有点像古代的将士,而平日的装束相对要简单些。革家人热爱蜡染,不管男装女装、夏装冬装,皆遍身蜡染。革家女孩从小就随大人学点蜡花,到十五六岁已成点蜡能手。她们所做的蜡染图案,堪比电脑线路板之细密精致,超乎想像。除了制作传统服饰,蜡染还制成各种现代饰品,如衣、裙、帽、帕、背扇、背带、围腰、窗帘、门帘、枕套、凳椅垫布、沙发茶几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