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穿针引线耳聪目明(记者:彭加权/舒全能)
记者:彭加权/舒全能
100岁高龄不戴眼镜,依然能穿针引线、读书看报,光这一点,家住宝兴县明礼乡百里村鹅池组杨文贵老人就着实让人敬慕。
图1:百岁老人杨文贵在看书
4月28日,记者见到杨文贵老人时,他精神十足,正同80岁叔伯弟弟杨文辉一起摆龙门阵,津津有味地讲《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讲到兴奋 处时,还手舞足蹈,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杨文辉说,别看老哥年龄大,却耳聪目明,讲话清晰,思绪敏锐,讲起《三国演义》等名著中的人物 故事,有板有眼,讲三天三夜都可以。
值得一提的是,的长寿秘诀与其他长寿老人不同,这就是别的老人喜欢锻炼,他不喜欢,别的老人喜欢吃蔬菜,他却见亲不吃,只喜欢吃猪肉。
解放前曾是私塾先生
杨文贵生于1912年3月30日,共有5兄弟,每个人名最后一个家组成部“荣、华、富、贵、德”。据杨文辉介绍,杨文贵的父亲杨生棠曾是穆 坪土司的粮房管家,家境殷实,专门请来私塾先生进家教学……
说到读书,正在看杂志的杨文贵开腔了,他说,教他们兄弟的私塾先生表面上很 文静,其实很凶,经常卷起书本打他们兄弟,而杨文贵因为爱偷懒,经常不完成老师规定的读书、写字任务而被“教训”,现在想起,老师严格是应该的,老师是为自己好!
杨文辉说,杨文贵家家庭富裕,从小就娇生惯养,吃得好耍得好,就算吃玉米馍馍时,家人也要专门用煮好的鸡蛋蛋清做馅,包进馍馍里……杨文贵老人长大后,也当过私塾老师,每年要教七八个月书,但因当时许多人家都不富裕,报酬经常被拖欠,没教几年就不教了。
杨文贵10多岁就娶妻生子,膝下育有6个子女,大女儿9年前去世时已经72岁。杨文贵的幺儿杨方志已满60岁,也同杨文贵一起生活30 余年。
解放后做过多种工作
摆谈中,杨文贵老人告诉记者,生活千变万化,尽管小时享尽家庭的富有,但谁也不知今后的路如何走,没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不行。他说,解放后,因有文化,他被安排在当地乡政府工作,不久,又被安排组织当地民众为解放军背运粮食,运粮结束,又进林场当伐木工人,先后辗转 宝兴、马边等高山地区,1958年,杨文贵返回宝兴老家。
回到农村老家,杨文贵老人同其他父老乡亲一样挣工分养家糊口,当过生产队会计,在深山中养过蜜蜂,在瓦厂烧过瓦。每到夏天,杨文贵老人总喜欢不穿上衣干活,任其太阳晒脱身上的层层皮肤。
“过去的生活真的很惨!”杨文贵老人回忆道,他回到农村,发现普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浮夸虚报风,许多生产队、大队,甚至人民公社,报粮食产量时相互登比,一个比一个报得高,尽管一年四季忙碌不可开交,可最终害得群众饿肚子……
杨文贵老人在当地算是最有学文的人,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邀请他去帮忙写对联等,而他也乐于前往,有时也会不请自去,自带笔墨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