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陈郴 白雨
一次去卢沟桥,偶然被一幅《心灵的责任》的影视剧照所吸引,因为剧中主演像极了弥勒佛,没想到真人就在旁边,不觉倍感惊叹,心想这位有着弥勒佛一样的笑容和体态的人又有哪些撩动人心的故事呢。于是我和记者陈郴决定对其进行一次深访,更进一步的了解下这位“弥勒佛”的现实生活。他就是北京中兴和集团董事长杨殿启先生,同时又是弥勒佛缘形象代言人以及马上要热播的电影《心灵的责任》的主演
采访是在杨先生的家里进行的,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依然是他弥勒佛一样的笑容和肚子,言语中透露着他的快乐,幽默和豁达。
(一)贫苦出生家教严格,磨练坚强意志。
杨殿启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母本是山东人,后因饥荒避难到北京,从此扎根生活在这个城市。
“北京的冬天一样的寒冷,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没有煤炭,更没有暖气,而父亲却格外喜欢这样的天气,他甚至希望寒风能刮得比这更猛烈一些!”杨殿启眉头紧锁,表情凝重,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敝衣粝食的年代,他接着说:“风越大,从树上被风刮下来的树枝就会越多,而父亲每次出去搂树枝都会带上我,在我的记忆里仿佛都是父亲冻的发红的耳朵而瑟瑟发抖的手,我问父亲为什么不直接砍一棵大树搬回去,就不用老来这里挨冻了,父亲并没有夸我的小聪明,却很严肃的说:‘树木砍掉了,就再也不会有树枝了,只有树木活着,我们才能每年都有树枝取暖”。他的父亲是伟大的,他用最简单的道理诠释了人生的做事哲学,培养了杨殿启坚强又好学的性格。这份坚强和好学就像那没有被砍到的树木一样,让杨殿启一步步走向成功。直到今天杨殿启都对树木有种特别的情感,他从不随便破坏树木,还在桥边栽种了很多,并尽力维护他们的生长环境。他说树木承载了太多艰苦年代的故事……
讲完父亲的故事,杨殿启又拿出了与母亲的合影,相片中的杨殿启紧紧的依偎着母亲。他说:记得小时候,我的母亲在门的后边放了三元钱,我知道后偷偷的把三元钱拿走了,花掉其中一元钱买了两幅扑克牌和一些小食品,剩下的两元钱,我又偷偷的把它放了回去,结果还是被母亲发现了,她狠狠的捆住我的双手把我关在房间里,当时的我非常忌恨母亲,还不能够理解母亲的用心,于是从心底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挣很多很多的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有随便拿过别人的东西,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业绩;他诚实守信,仁慈宽厚,赢得了众多的朋友,他成功了!他说:“我现在一点也不恨我的母亲,如果没有她当时的严厉。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更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功。”
(二)难忘童年趣事,书写美好记忆。
杨殿启给我们讲起他童年的趣事时,一副欢快又得意的表情。仿佛那场景就历历在目。
他说从小就喜欢在伙伴当中确立自己的地位,也总带着他们找好玩的地方。而那些好玩的游戏和冒着危险的活动,都是以他每天回家挨揍而告终。他说“记得当时离我家不远处有很多土坑,高的能有三丈深,我经常会带着小朋友们去那里比胆量,从上面往下跳。一个和我同岁叫来宝的胆小,怎么赌都不跳。后来我说:‘谁不跳谁是王八蛋!’他说:‘我是王八蛋!我是王八蛋!’仍不跳。说时迟,那时快,我喊了一声:‘英雄不怕死!’纵身跳了下去,结果由于用力跑过猛没跳在砂子上,而跳在了光地上,差点断了气。因为伤的比较厉害,影响了上学,所以我被父亲严管了。”不过,倔强的本性并没有使杨殿启改变,他仍然带着伤,偷偷跟小朋友们继续玩冒险。
1970年杨殿启上初一了, 那年他正处在青春期,情窦初开,对美的追求从此开始了。他回忆说:“每次放学回来,我都主动拿起锄刀背上背筐到地里弄野菜,冬天我打柴起猪圈。经过一番努力劳动,多少有点钱了,我的衣着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平时去商店只买点铅笔写字本类的,如今对淋良满目的衣服产生了兴趣。从上到下我都换上了中山装,也开始穿内裤了。那双鞋也换了高腰的运动鞋了,走起路来摇头摆尾,真神气,那牛逼劲不知姓什么了,五官端正是父母给的,能吹会拉又会数来宝,招来不少女生的青睐。小时和我要好的男生,也开始嫉妒起来,从此打架斗殴充实了我的日常生活。在学校我单枪匹马,没有伴儿,离学校又远,肯定势单力薄,再棒也占不了便宜,最终还是割爱转学了,但转校以后成绩排在全校第一又当了班长”。
说到这时,他微笑着摇摇头,是一种欣慰?亦或是一种不舍?总之给他留下的都是记忆的美好。他喜爱写文字,他把那些愉快的往事都写在了博客里,给我们读了很久,那些文字诙谐幽默,情真意切。
(三)多才多艺,拍电影时技艺派上用场。
杨殿启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在商业,音乐,书法,体育,演绎等各个领域都有所成就。他是一位企业家,艺术家,慈善家和文化活动家。
80年代,在众多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下开了运输公司,随然生意兴隆,但也历经坎坷。90年代开办了中兴和汽车娱乐城,为众多开车爱好车提供良好的场所,曾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也招来了很多游客。为卢沟桥增添一道风景。如今,他任北京中兴和集团董事长,中兴和书画院院长,
在做商业的同时,他也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
采访时,他给我们拿出了一摞陈旧的内页已经发黄的日记本,里边都是用钢笔记载的当时各国比较流行的乐谱,也有他自己的创作,那些字迹因为年代太久而显得有些模糊,他说:“这是他青年时代最重要的食粮”
杨殿启从小就酷爱艺术,从十二三岁时,就开始学习竹笛和二胡,有时自己作曲,在部队当兵时,曾一度受到部队文工团高度重用。
他是个很爱学习和研究的人,.曾拜著名书法家仇珊为师,自己还练就了一手蒙目左手写虎和一笔透五佛的绝技,多次出现在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中。
他曾经受过长期的专业体育训练,参加过很多自行车比赛,所以身体素质很好,看起来比同龄人更年轻。
丰富的艺术积累,为他随后的演艺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拍摄电影《心灵的责任》时,他得心应手,很多技艺都派上了用场。
杨殿启是与众不同的,他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总在不经意间便把平凡变成了卓越。